一個角色吃一生的7位演員,有人被罵一輩子,有人活在戲裡走不出
一部經典的電視劇,從來都是角色給觀眾留下的印象,要遠超於演員本人的印象。
而一個角色能否讓觀眾們感到驚艷,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演員的演技。
有這樣一群演員,他們用專業的演技演活瞭角色,角色成就瞭他們的一生。
有人代入角色長期無法走出來,有人因為飾演的壞人太過傳神,直到如今還“背負罵名”。
下面我們來盤點,這8位將角色“演活”的演員,以及他們的現狀。
鮑國安:一代“曹操”無人超越
1991年,王扶林所導演的《三國演義》已經完成前期的籌備工作,正式進入選角階段。
這是一項非常艱難的事情,他不僅要保證人物形象貼合原著,還要保證每一個演員的演技到位。
其實在當時,王扶林找到的第一個飾演“曹操”的演員並不是鮑國安,而是另一個演員。
可另一個演員始終堅持“不試鏡直接定角”的觀點,讓劇組感到不知所措。
再三尋找之後,鮑國安進入瞭王扶林的視線之中。
王扶林打量著鮑國安的相貌和體格,和原著中對於曹操的描寫十分的相仿。
兩人在一起聊瞭很多,得知鮑國安很喜歡看《三國》之後,當即選定他來飾演“曹操”一角。
事實證明,鮑國安也並沒有讓導演失望。
在開機之前,他每日抱著劇本反復的研磨,一遍又一遍推敲著每一個動作。
而他所飾演的“曹操”非常有難度,因為整部劇下來,他要飾演從39歲到66歲,這一點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。
鮑國安雖然感到壓力非常的大,但也不想輕易退縮。
為瞭能演好觀眾們心目中的“曹操”,他每日找到各式各樣的人走訪調查。
將大傢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收集到一起之後,他便將這個總結下來,然後寫下每一個重要的點。
也正是這樣的細心和敬業,才讓他成就瞭一代“曹操”。
從正值壯年的意氣風發,到中年的高傲自大,再到老年看透世事時的喜怒不形於色。
鮑國安的“曹操”,仿佛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都帶著耐人尋味的深度。
努力和回報是成正比的,《三國演義》播出後,他所飾演的曹操,直到如今仍然是很多觀眾心中最符合原著的那一位。
而他本人也在飾演完“曹操”這個角色後,寫下瞭一篇“我演曹操”的心得體會。
由於形象太過於深入人心,他在之後幾年的時間內並沒有接到其他的角色,他的“曹操”臉實在讓人很難入戲。
雖然如此,但不得不說鮑國安的演技可以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老戲骨。
遊本昌:“濟公”成為一世經典
“鞋兒破,帽兒破,身上的袈裟破。”
每當觀眾們聽到這句歌詞的時候,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人便是“濟公”。
每每提起濟公的時候,遊本昌所飾演的“濟公”便是很多人印象中最深刻的版本。
遊本昌在演藝圈中,算是屬於大器晚成的那一種。
他從小熱愛表演,人生就隻有一個目標,那就是站在舞臺上表演藝術。
但是他的藝術夢並不是一帆風順的,可以說經歷過大風大浪才終於熬出頭。
跑龍套幾十年,因為沒錢吃飯在舞臺上暈倒,又因為一些原因被迫停止瞭從藝的工作。
好不容易重新回到瞭舞臺上,他已經年過半百,隻能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來維持生計。
直到有一年他被央視導演所欣賞,邀請他參加春晚,遊本昌人生轉折的機會才就此來臨。
因為在春晚上的出色表演,他被導演張戈看中,邀請他前去拍攝新劇《濟公》。
這是遊本昌人生中第一個主角,因此他十分珍惜這次機會。
為瞭能將這個角色演好,他每天早上隻睡4個小時,其他的時間全部用來看劇本和推敲角色。
這其中有一個很經典的鏡頭,就是“濟公吃肉”那一段。
張戈導演是一個非常追求完美的人,一個鏡頭可以反復拍幾遍甚至幾十遍。
當時正處於夏天,遊本昌手上拿的那一大塊肉早就已經發臭,但劇組並不知道。
遊本昌拿著臭牛肉一口一口地吃著,還表現出很美味的樣子,讓在場的工作人員看著非常的饞。
等遊本昌那場戲拍完之後,好幾名工作人員想將沒有吃完的肉吃瞭,這才發現肉是壞的。
他們拿著肉,望向站在不遠處看劇本的遊本昌,一時之間分不清那是遊本昌老師,還是“濟公”本人。
正因為遊本昌對待這部劇的敬業,才讓他將“濟公”這個角色演活。
他在這部劇之後並沒有趁熱打鐵,而是隨心所欲地做起瞭自己世界裡的“濟公”,
直到如今,他已經88歲高齡,但心態還是如此的年輕,就如“濟公”本人一般。
陳曉旭:人生如“林黛玉”,戲如人生
陳曉旭所飾演的“林妹妹”,是無數人心目中封神般的存在。
而她本人的一生,也和“林黛玉”有著不可分割的緣分。
陳曉旭年輕的時候便喜歡創作詩歌,她經常將自己的心情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。
那年她剛成年,正好遇上《紅樓夢》在海選演員。
她在畢彥君的鼓勵下,將自己穿旗袍的照片和她自己寫的詩歌放在信封裡,然後寄到瞭劇組。
王扶林看著照片上的姑娘,打量瞭很久,甚至有幾次錯把陳曉旭看成瞭“林黛玉”本人。
隨後陳曉旭便收到通知,前來劇組試鏡。
她的容貌雖然不是候選人中最出眾的,演技也不是最好的,但是她的神情,以及舉手投足之間都散發著憂鬱的神情。
這讓王扶林導演堅信,陳曉旭就是她要找的“林黛玉”。
隨後,他們開始瞭長達三年的拍攝。
陳曉旭知道她自身的演技並不好,於是便利用著每日的休息時間來磨練演技。
她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“我就是林黛玉”,意在讓自己和林黛玉能夠融為一體。
久而久之,她的舉手投足之間散發著清冷厭世的氣質,讓很多人一眼看去,就像畫中走出來的林黛玉一般。
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敬業的演員,生命也如“林妹妹”般轉瞬即逝。
2007年,她因身患重病永遠地離開,享年41歲。
她的去世,讓很多人感到非常的遺憾。
陳曉旭雖然離開瞭我們,但她所飾演的“林黛玉”卻成瞭無法超越的經典。
魏宗萬:從原著中走出來的“司馬懿”
魏宗萬是大器晚成,和其他人不同的是,他跑瞭一輩子的龍套全是“活該”,因為他本人對於劇本或角色非常的挑剔。
哪怕是扮演男主角,隻要他認為自己和男主的角色定位並不相符,便會放棄這部劇。
反之,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,隻要魏宗萬認為適合,都願意去嘗試一番。
1991年,王扶林導演正在為《三國演義》海納人才,尋找合適的演員。
當大部分的角色都已經定位,唯獨幾個重要的角色,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演員,其中就包括“司馬懿”這一角色。
劇組先後試鏡瞭4個演員,但都和理想中的角色差瞭一點意思。
後面執導張紀中在上廁所的時候,突然之間想起來魏宗萬這個人。
於是他隨後便讓助理聯系魏宗萬,邀請他前來試鏡。
這種大型的電視劇,再加上有幾位名導坐鎮和央視的支持,很多演員對此是非常感興趣的。
但是魏宗萬,偏偏是眾多演員中的一個例外。
“我從小看京劇,看到白臉長胡子的就害怕,請原諒我演不瞭這個角色。”
魏宗萬的回答讓張紀中感到十分的震驚,但是他還是很有耐心地幫魏宗萬解決瞭所有的顧慮。
在張紀中的軟磨硬泡下,魏宗萬最終還是答應瞭去拍攝。
為瞭能瞭解清楚“司馬懿”的性格思想,他每天都將三國演義戴在身上。
無論是在吃飯還是在做其他的事情,他都會帶著書。
這種敬業的精神,讓他能掌握到“司馬懿”的精髓,甚至可以說和角色感同身受。
正因如此,他才能成就瞭一代“司馬懿”,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。
陳寶國:演活瞭“白景琦”,“白景琦”成就瞭他
陳寶國和“白景琦”之間,有著很奇妙的緣分。
甚至因為這個角色,他賣房苦等6年,隻為等來一個機會。
1995年,《大宅門》的導演郭寶昌拉到贊助後,開始招募演員。
當時他拿著劇本找到瞭陳寶國,希望他能扮演“白景琦”一角。
當時陳寶國接過劇本之後仔細閱讀,越看越覺得精彩,甚至不要片酬也要拍攝這部劇。
尤其是他知道,這部劇改編自郭寶昌導演的親身經歷之後,更是佩服眼前這位導演。
可當《大宅門》開拍的時候,資方卻說隻想要這個劇本,並不想要讓郭寶昌導演來拍攝。
也就是說,郭寶昌導演必須讓出他創作的劇本,且離開劇組。
資方說的話,讓郭寶昌的心中五味雜陳,但為瞭《大宅門》這部劇能正常拍攝,他還是離開瞭。
陳寶國得知消息之後,直接來到瞭資方的辦公室質問:“為什麼要撤掉郭寶昌導演?”
看資方沒有人說話,他大聲地拍著桌子,讓資方徹底被激怒。
最後的結果就是他被趕出瞭劇組。
他在劇組的事情,被資方添油加醋地刊登在各大雜志上,陳寶國在一時間被扣上瞭“耍大牌”的帽子。
最終陳寶國選擇暫退演藝圈,賣掉房子來維持生活,等待郭寶昌再次東山再起。
2001年,郭寶昌創作的《大宅門》被央視看中,出資讓其繼續拍攝。
當時電視臺的意思是,讓其他的人來飾演“白景琦”一角,但卻得到瞭郭寶昌的否認。
他堅持要讓陳寶國來飾演這個角色,是因為在他的心中,陳寶國就是最適合飾演“白景琦”的人選。
而陳寶國也不負眾望,用精彩的演技成就瞭“白景琦”這一角色。
不過,與其說是他成就瞭“白景琦”,倒不如說是兩者之間的互相成就。
楊雪:用一生演活瞭“江玉燕”這一個角色
《小魚兒與花無缺》這部電視劇,陪伴瞭很多人的童年或者青春。
而其中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,除瞭兩位主角之外便是“江玉燕”這個角色。
從剛開始的膽小懦弱,到一步一步逆襲,成為“最強王者”,江玉燕的變強之路讓很多人大為震驚。
甚至更有人說,這部劇應該改名為《江玉燕復仇記》。
不得不說的是,楊雪的演技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線的,她的一個眼神,就能讓不少人感到害怕。
看似美麗的外表下,實則隱藏著狠毒的內心,不過這也和她的成長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。
這部劇上映之後,作為“江玉燕”扮演者的楊雪也在一時間收獲瞭很大的名氣。
不過她在事業巔峰期的時候,卻選擇告別演藝圈,轉身嫁給摯愛,做起瞭平凡人的生活。
如今她的孩子已經長大,而她有時間重新拾起演藝事業。
她偶然會在一些劇中客串,雖然現在已經不如當年有名氣,但觀眾們卻始終記得她所塑造的“江玉燕”。
馮遠征:“安嘉和”成一代人的童年陰影
一部《不要和陌生人說話》,讓“安嘉和”一角成為瞭無數人心中的童年陰影。
而這個角色的扮演者馮遠征,更是因此被罵瞭一生。
其實“安嘉和”這一角色,本不應該由馮遠征來扮演的,當時劇組找到瞭更加有名氣的演員。
劇組找瞭好幾個藝人,因為不想飾演“傢暴男”而全部拒絕。
那時的馮遠征還是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,因為長得醜,他跑多年龍套都沒有等待一個機遇。
當他機緣巧合之下得知這部劇的男主還沒確定時,心中欣喜萬分,立馬前去劇組試鏡。
可是導演認為他長得實在是不好看,便拒絕瞭他的自薦。
但是馮遠征不是那種隨意放棄的人,隻要沒定角之前,他都還是有機會的。
馮遠征讓導演給他看看劇本,讓他表演劇本中的一個片段。
隨後,他拿著導演給他的劇本反復觀看兩小時後,直接一秒入戲,在現場表演瞭一段傢暴的場景。
他表演的張力讓幾乎在場的所有人都嚇瞭一跳,導演也在那一瞬間,突然感覺“安嘉和”有瞭臉,那就是馮遠征。
馮遠征因此得到瞭“安嘉和”這一角色,他的人生也因此而轉折。
不得不說的是,雖然馮遠征在當時長期處於一個跑龍套的狀態,但是演技卻是常年在線的。
劇中的“安嘉和”,是一位擁有著“兩幅面孔”的男人。
在外人面前是和藹可親的安醫生,秉著濟世救人的原則,在醫生的崗位上恪守本分。
可他在傢裡,卻是一個極其明暗多疑、甚至有暴力傾向的傢暴男,經常對妻子梅湘南大打出手。
當這部劇播出之後,馮遠征走在大街上都能被人指指點點,甚至還有人朝他扔爛菜葉。
當時他的傢庭也受到瞭很大的騷擾,經常有人在他傢墻上留言一些臟話,甚至還給他的自行車放氣。
馮遠征將“安嘉和”這個角色演活瞭,但是卻給他自己帶來瞭很大的“負面”影響。
甚至幾十年過去,仍然還有很多人對他罵聲不斷。
雖然如此,但他卻稱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。
“這是一部很好的題材,可以讓大傢提高反傢庭暴力這個意識,我一個人當這個壞蛋也無所謂。”
馮遠征雖然在戲裡是一個壞男人,但是在戲外卻將結婚多年的妻子寵成寶,實在是讓人羨慕。
如今這部劇已經過去20餘年,他也經常會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一些反傢暴的文章。
馮遠征在這幾十年間,從剛開始被人罵“傢暴男”,到如今成為“反傢暴大使”。
可以說這個角色成就瞭他,而他也成就瞭“安嘉和”這個角色。
總結:
馮遠征曾因為飾演“安嘉和”,被人扔過爛菜葉,甚至被人打騷擾電話。
鮑國安曾因為飾演的“曹操”太深入人心,導致幾年無戲可拍。
遊本昌老師走在大街上被認出來時,很多人都隻知道他就是“濟公”,而並不知道他的本名。
這些演員們之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,隻是因為他們的演技太過精明,給觀眾們留下的印象深刻。
這些演員們用演技刻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,且被觀眾們牢牢記住,其實也是一種“榮幸”。
雖然這一個角色就足以他們瀟灑一生,但在他們的眼中,藝術是永無止境的。
期待他們用深入人心的表演,再一次讓大傢驚艷!